首页 资讯 正文

安徽再添一通用机场!

体育正文 108 0

安徽再添一通用机场!

安徽再添一通用机场!

夏日的芜湖,炎热扑面。在湾沚区花桥镇花桥村的大棚(dàpéng)基地,头顶鸭舌帽的马荣花正小心翼翼地为即将成熟的葡萄(pútáo)梳果,生怕误了农时。 “最近天热,早上四点钟(zhōng)就爬起来下地了。”殊不知,马荣花(huā)脱口而出的凌晨四点,却是她早起的生物钟。 这样的(de)作息,马荣花坚持了十多年。如今,她在发展自家蔬菜产业的同时,也带动周边(zhōubiān)许多村民就业(jiùyè)增收,成为乡亲们交口称赞的致富带头人。 扎根乡村沃土的马荣(mǎróng)花。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摄 逆行(nìxíng)回村 甘当“新农人” 在村里,马荣(mǎróng)花是(huāshì)村民口中(kǒuzhōng)的“小马”;在基地,马荣花是大家心中的“马姐”;在客户眼中,她又(yòu)是“马总”,在学生心里,她便成了“马老师”……不论身份如何转变,马荣花扎根乡村的初心,始终不变。 “来到婆家扎根农村,也算是为家乡做(zuò)一点力所能及的事。”谈起(tánqǐ)返乡创业的初衷,马荣花总是轻描淡写道。 今年(jīnnián)42岁的马荣花,老家在河北邯郸。大学时学的是植保,毕业后干的是销售,现在又种起了(le)盆栽蔬菜,对于她来说,哪一行都不离(bùlí)一个“农”字。 其实,早在上大学的(de)时候,马荣花就比同龄人能吃苦(chīkǔ),常常跟在老师后面搞育种(yùzhǒng),在农场的时间比在教室都多。放假回村,她还兼起推广种子的任务。 2009年,在外闯荡多年的马荣花,辞去工作,义无反顾跟随丈夫回到婆家(pójiā)湾沚,“当时的想法很简单,只要有地种,哪里都(dōu)是种。”至今回想起来,马荣花眼里依旧(yījiù)写满坚定。 就这样(zhèyàng),在外摸爬滚打几年后,马荣(mǎróng)花回到第二故乡,开始了自己二次创业路。 “要想种好地,首先得把地给整明白(míngbái)。”马荣花说,2010年开始在(zài)村里流转土地(tǔdì),从小到大,由易到难,最初30亩土地起步,现在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000亩,“只要村民(cūnmín)不种的地,我都包过来。” 摊子(tānzi)铺大了,自然品种就不能单一。植保出身的马荣花深谙,多元化种植模式,是大户经营(jīngyíng)的必由之路。如今,一年四季地里除了叶菜之外(zhīwài),水稻、小麦、油菜、火龙果(huǒlóngguǒ)、葡萄都给安排上,“只要不让土地闲着,种下去就是希望。” 联农带农 共筑(gòngzhù)“兴农路” 时下,不少蔬菜正在(zhèngzài)上市。 记者一头扎进大棚,只见棚里敞亮,满眼绿意。马荣花(huā)走在前面,沿田埂深入,“这片蔬菜早上就收了一茬,顾客提前下好的订单,为了保证新鲜(xīnxiān),我们都是即采即送(sòng)。” 从河北到福建,再到安徽,起初(qǐchū),身边很多人都对马荣花的行为表示(biǎoshì)不(bù)解,不止一次地问她,“到底图个啥?为什么不留在城里,还回到乡下?” 每每被问及,马荣花都淡定自如:“我本学农,就是要(yào)把地种好,带(dài)着乡亲们一起增收。” “种(zhǒng)菜是(shì)一年忙四季,眼(yǎn)跟前,光上市的叶菜就有10多个品种,还有茄子、辣椒、丝瓜、西红柿、缸豆,天天地里都有得忙。”马荣花说,过去是自己种别人卖(mài),现在是自己种自己销,这样能够把控价格,从菜地点对点到市场,有的直接送到餐桌。 种得好,还要(háiyào)卖得俏。 过去,村里种菜能手不少,但(dàn)价格一直上不去。曾干过多年(duōnián)销售(xiāoshòu)的(de)马荣花意识到,必须抱起团来发展,才有竞争力。随后,在她的牵头下,不仅成立了芜湖县能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还创办了芜湖县马荣花蔬菜专业合作社,并把自己的名字注册成商标。 如今(rújīn),在她的带动下,基地无土栽培的蔬菜,除了销售各大食堂和商超,还畅销沪苏浙(sūzhè)。 就在前不久,基地申办(shēnbàn)的食品生产经营(jīngyíng)许可证获批,这让马荣花的规划又更近了一步,“接下来把农产品深加工做起来(qǐlái),延长产业链(chǎnyèliàn),这样可以再增加一部分岗位,让更多乡亲们在家门口有活干、有钱赚。” 助农纾困(zhùnóngshūkùn) 真情“暖农心” 在村里,但凡提到马荣花,大家伙个个都是竖大拇指:能吃苦,会(huì)干事,关键(guānjiàn)还有副热心肠。 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在蔬菜基地用工方面,马荣花(huā)积极吸纳村里的剩余劳动力,不仅优先安排老人和妇女务工(wùgōng),还主动为残障人士群体提供岗位,每人每天开出50元至150元的工资,只要有活干,就有稳定收入。 让大家通过勤劳双手过上幸福生活,一直是马荣花的心愿。她(tā)对待乡亲就(jiù)像(xiàng)对待家人一样,只要能帮上的,都尽力去帮。今天李家土豆滞销了,明天(míngtiān)张家西红柿卖不上价了,但凡找上门,她都照单全收,帮销代销。 “我们有市场、有渠道(qúdào),只要种得好,不愁没销路,就是(jiùshì)搭把手的事。”马荣花说,咱办合作社,不就是为了大家过上(shàng)好日子,把地里长出来的蔬菜瓜果都变现。 在村里(cūnlǐ),马荣花是助力乡村振兴的(de)形象大使(xíngxiàngdàshǐ),也是扶贫助困的好人典范。这些年来,她不仅做到了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,还做到了“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。 每当听说村里哪家娃过得不好,马荣花就心疼不已,常常带着(zhe)新鲜种植的蔬菜和瓜果送上门去,不是亲人胜似(shèngsì)亲人。 采访中了解到,在公益(gōngyì)助学的路上,马荣花已经走过了5年,先后有6个(gè)孩子得到她的资助。这其中,有在家(zàijiā)留守的小学生,也有家庭困难的中学生,马荣花说,“会一直供到孩子们上大学。” “滴水之恩,当涌泉相报。”这是马荣花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,创业之初最艰难的时候(shíhòu),邻居送来两个鸡蛋,让她一辈子都忘不掉。正是因为在无助时感受过温暖(wēnnuǎn),所以她想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(xiàqù)。 这些年,马荣花获得(huòdé)的荣誉不少(bùshǎo),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农民创业带头人、安徽省农村科普带头人、安徽省三八红旗手、安徽好人。在她心中,这些既(jì)是认可,更是鼓励。 马荣花说,她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,这不仅是大棚里蔬菜的绿,更是(gèngshì)田野间丰收的绿。她希望能有更多人投身乡村、扎根土地,大家一同为乡村振兴(zhènxīng)出一份力,积少成多、聚沙成塔,改变(gǎibiàn),就(jiù)会在潜移默化间。
安徽再添一通用机场!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